返回第1659章盐地  河边草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陵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模样,它地处淮河水系末梢,水网密布,东临大海,西通淮泗,自古以来便乃渔盐之地。

王泽等人穿行的河道便是盐河,以前来往的船只大多都是运盐的盐船,此河为汉吴王刘濞所开,目的就是运盐通商。

所以这条运河古称邗沟,盐河,吴王沟等等。

最近一次疏浚是前隋仁寿四年,开茱萸湾,以便利通行,加大盐运货量。

虽然海陵历史颇为久远,却也难逃江南小城的命运,这里生活的人主要是渔民,盐丁,人们做的都是中原百姓之中最低贱的几种行业。

自古以来,中原百姓的思想都很朴实,靠着挖掘自然资源过活的人们是非常受鄙视的,在很多人眼中都有坐享其成的原罪。

比如说打渔的,又比如说挖矿的,再比如说商人,以及那些操皮肉之业的妓子们,还有人们常说的车船店脚牙就都在此列。

底层之中种田的农夫才是正经行当,贵族们整日里念叨着农为国本,于是也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。

于是很多手工业者也倒了霉,被划归到商人里面……

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现象,利弊很难说的清楚,不过到了后来的老赵家得了天下,这种现象渐渐变得严重了起来,待到明清时期的士大夫嘴里开始念叨奇技淫巧,就是社会进步开始停滞的表象之一。

…………

海陵县有一座海港,几座河道码头,又有运河直通江都,水运上是非常方便的。

杜伏威在的时候,于海陵设了两座船坞,造了些小船为江都供应海盐,不过那会海陵出了不少水匪,不愿意跟义军合流,经常袭击盐船。

劫下盐船就去贩卖私盐,天不管地不收的十分之猖狂,杜伏威也是花了很大力气才剿灭了他们。

当时于江女等前水匪都出了大力,属于以匪制匪的典型操作。

…………

王泽到海陵巡视船坞自然是有目的的,今年年初的时候,朝廷的政令便来到了广陵,让扬州总管府准备漕运诸事。

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造漕船,战船的制造上先且暂缓。

王泽当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味,东海战事临近结束,朝廷正对海上用兵的策略进行调整,目光从海上重新转回内部。

王泽自信是不会猜错的,朝廷之前一直在钻研千料大船的制作之法,催促的很急。

杨广造船是为了出行之用,如今大唐想要制造楼船,则是为东海战事服务,可惜的是,因为隋末战乱的原因,失去了一些造船的关键技艺。

这些技艺都保存在匠人们的脑海之中,不见于文字,存于江都或是洛阳观文殿中的图纸,并不能在造船细节上做出全方位的描述。

匠人保留着很多秘密,传给他们的子女,并以此为业,即便朝廷讨要,他们也会极力隐藏。

这种现象很普遍,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旦匠人断了传承,他们的技艺也就随之消失了,而没有了他们的参与,按照那些图纸造出来的大船就是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,和以前的质量差了一截。

你看出征东海的都还是前隋所遗,修修补补这么多年,依旧能乘风破浪,行于海上,新船也造出来几艘,可试航几次,都不尽人意,就是这个原因了。

急切之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匠工也不是突然就能冒出来的,只能慢慢来,东海战事的结束,其实让王泽等人都松了口气。

今年朝廷大策发生了转变,造漕船就容易的多了,还能为之后战船的制造积累经验,过上几年,如果朝廷一直能够支持造船业的发展,那么肯定就会催生出更为繁荣的造船行业。

…………

海陵的船坞一直以来,主要造的都是漕船,王泽先亲自过来看看,如果这里还成的话,打算之后大力支持一下。

这就是和后来的省长到地方视察一样,视察过后满意的话,就会给予地方各种优惠政策,对一些产业进行大力扶持。

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海陵乃淮南产盐重地,这里海盐的产量足为天下之冠。

元贞五年朝廷在天下设了八大盐监,海陵就是八大盐监之首,造船和盐业两大行业支撑着海陵县的繁荣。

比如这两年疏浚河道,广陵这边头一个就要把通往海陵的河道疏通了一遍,为的就是能够把海陵的海盐转运到各地。

而今年王泽听说朝廷在制盐上面有了创新,能够更大规模的制盐,而且可以调制出更加精细的食用盐类。

他也不知真假,正派人到处打听,如果是真的,他认为按照朝廷的习惯,应该先寻一处盐场来试用一番。

那么海陵这边的机会也就来了,他会极力争取朝廷把海陵作为试行之处,就像之前水稻的种植,同样是扬州总管府这边先拔头筹。

如今稻米产量年年增长,不过还是贵族专用,广陵这边已出了两家专供御用的米商。

如海陵能再创佳绩,他这个扬州总管的功绩就比较耀眼了,他王泽在此三载之功算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