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475章佛徒  河边草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“夫君此言有禅意,敢问三界为哪三界?”

李碧听丈夫话头不对,知道他向来对僧人们不很感冒,便笑眯眯的问了一句,意在转移话题。

李破瞪了妻子一眼,心说俺哪知道狗屁的三界是什么,这婆娘又想来挤兑老子。

这点小伎俩他应付起来自如的很,转头看向窦衍,现在他是皇帝,学识不够没关系,旁边总有学识够的人会为他解围,而且谁又敢说皇帝孤陋寡闻?

窦衍倒是会意,只是他显然没有当佞臣的才干,只是老实的道:“佛道皆有三界之说,可追根溯源的话,三界应为道家所传。

有人说是有天地人三界,也有人以天地水三界论之,再有就是欲界,色界,无色界之说,都曾在道家古籍当中有所论述。

后来佛法传入中原,渐渐也有了这些说法,大同小异,各有论断罢了。”

夫妻两个听了都觉无趣,这说的太过平实,没有任何精彩之处,在李破听来,简直和后来的学术论断一样。

心说窦衍这人太过老实,就他这个样子,也不知在洛阳令任上称不称职。

不得不说陪伴在君王身侧,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其实都很是凶险。

只这半日工夫不到,窦衍在李破心目中的评价就已经降到了及格线,甚至怀疑起了他的才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
而且窦衍答对的非常不妥当,佛道之争由来已久,尤其是洛阳这样的地方,更是佛道必争之所在。

他这里满嘴都是佛家怎么样,道家如何如何的,看似公论,却难免有了些故意挑起佛道之争的嫌疑。

…………

像李碧就很不满意,魏晋以来,佛教大兴,早已过了当年和道家分庭抗礼的时节,和尚们行走于各处传法,把道家死死压制在了身下。

关西贵族门户中的很多人,从小就信佛,李碧就是其中之一。

不过在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,任何宗教到了此处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,那就是信众不用担心太少,可虔诚的就没几个。

拿李碧来说就非常之典型,他信佛不假,可你让她每日里吃斋念佛就很难,装装样子,隔三差五的吃点素意思意思倒也成,可要再进一步,比如说弄到扫地不伤蝼蚁命,爱惜飞蛾纱照灯的地步,那是绝无可能。

关西人大多都是这种程度,和尚们要是得寸进尺,指手画脚的还要作怪,轻则会被人赶出家门,重的不定就要受到殴打。

关西贵族一旦瞪起眼珠子来,管你什么佛祖不佛祖的?

江南的读书人要虔诚一些,因为有书理近于佛理之说,一些大德高僧其实也都是读书之人。

可儒教也自成体系,不是那么好渗透的,甚至其中明确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,所以说江南的读书人信佛,他们修的还是自己的精神,理念上和道家相近。

多数也就是觉着佛家的一些说法比较有趣,学上一学,能融会贯通,增加自己的修养和学识。

你让他虔诚礼佛,把去西方净土当做目标那就是开玩笑了,人家遵循的是孔孟之道,治世之学,没那么容易糊弄。

…………

“闲来无事,夫君不如见一见他们,与高僧相见,说不定能有所得呢?”

妻子开口相劝,李破也便有所意动,不知道这些和尚和当年在马邑遇到了那几位有什么区别?

闲着没事见一见倒也无妨。

宗教问题错综复杂,他还没有怎么碰触过,既无伐山破庙之心,也无推波助澜之意。

而且战乱过后,从地方上的奏报来看,信众倒是不少,可和尚们过的也大不如前,不过在李破这里,道家的人明显看着要比和尚顺眼一些。

比如说孙思邈,人家到处游历那是为了济世救人,李淳风等人则专注于天文历法,炼丹以求长生的家伙还没有见过,估计也是神神叨叨,面目可憎,寒食散就是他们弄出来的。

佛徒最让李破看不上的地方就是整日参禅,浪费粮食,毫无用处,一到盛世更是变着花样的聚敛钱财土地,着实可恨。

大德高僧?也许有吧,教人向善一般来说应该是宗教的宗旨,佛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洛阳这地方深有戾气,和尚们来到此间倒也不算没有一点用处。

…………

李破点了头,谈谈说说间,三个僧人便被宫人引着来到了他的面前。

稍一打量,观感还行。

几个僧人都是面目枯槁,皮肤黝黑,没有马邑和尚那么白胖圆润,僧衣也到处都是补丁,光头上长了不少头茬,显然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了,看上去就知道是吃了不少苦头。

到了皇帝面前,三个僧人看着都很从容,当先是个老僧,岁数不小了,双掌合什为礼,“贫僧慧真,参见陛下。”

他身后的两个和尚,一个年到中年,一个则很年轻,也随之默不作声的施礼。

李破摆手,“看座,赐茶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