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237章议论(二)  河边草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帐篷中的人很快开起了讨伐大会。

相比于西方汗阿史那求罗,东边的突厥贵族们对待王庭的态度上面,好像有着更多的不满等待发泄。

可实际上呢,自阿史那杨环登上汗位之后,突厥东边的人们除了一些叛乱之外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事。

牧民的生活有所改善,贵族们也渐渐富裕了起来,王庭派出的土屯并没有横征暴敛,在政治上团结各部首领,在经常引起纷争的草场划分上面,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,消弭敌对部落的隔阂。

北边呢,阿史那什钵芯带领着突厥人抵挡住了世仇的进攻,这些年因为汗帐南迁而带来的种种恶果,也在逐渐修补之中。

可以说,阿史那杨环继承了启民可汗在时的一些政策,她也确实不很喜欢战争,所以突厥这些年虽然还是战乱不绝,却比始毕可汗在时平静的多。

除了阿史那求罗和射匮可汗一战之外,突厥王庭再没有大规模的招募各部参战,隔上几年便召开一次的草原盟会上,很多部落首领确实衷心的为可汗献上了自己的感激。

但是话说回来了,突厥还是无可挽回的走上了下坡路。

当初始毕可汗率三十万人南征之时,中原有人便感慨戎狄之盛亘古未有,而时至今日,即便中原残破如此,但大唐的朝中重臣们,哪个也不认为突厥不可战胜。

甚至于像宇文歆之类的边将守臣,还想着主动出击,给突厥来上一下。

这其实就是突厥衰败的表象。

很多人都说始毕可汗雄才大略,将突厥带上了巅峰,实际上他和杨广差不多,都在吃父亲积攒下来的老本而已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东边的贵族们对王庭有着浓重的敌意,一来是因为阿史那多闻的野心所致,二来呢,则是惯性使然。

东方各部渐渐强大了起来,阿史那埃利佛未曾完成的事业也就交到了他们的手上,很多贵族首领都很愿意看到阿史那多闻取代那个女人登上汗位,这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好处。

所以突利汗的汗帐之中,诋毁突厥可汗的戏码向来是保留节目,每次密会若不说上两句,别说阿史那多闻的心腹们会觉着念头不够通达,便是阿史那多闻都会感觉少点什么似的。

至于南边的大唐,现在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贵族们的嘴边,不过可以看做是附带的。

和南边的人纠缠太久了,你强我弱,你弱我强,最终却谁也奈何不得谁,大家对此有点麻木。

不过当年启民可汗最受诟病的地方就在于他向中原的皇帝磕头,并奉其为圣可汗,让突厥人都倍感屈辱。

再联想到如今的会盟,阿史那多闻和他的心腹们在感受到威胁的同时,对此加以笞伐自然也在情理之中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突利汗汗帐之中的声音,也许会传到王庭去,可他们并不在乎,王庭离着这里太远了,可汗的怒火烧不到他们的头上。

这里的人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可汗一次,所以不用顾忌什么。

说起会盟,帐篷中的声音嘈杂了起来,大家都想说上两句,表达一下意见之外,顺便也能向阿史那多闻表示一下自己的忠诚。

这时有人问道:“可汗与唐帝会盟在即,汗王有何打算没有?”

他说的突厥语有些生硬,腔调也怪了些,一听就知道是个南人,这样的人现在在东方汗账下有很多。

他们一般都有着突厥人难以比拟的优势,除了心眼多以外,不管是带兵征战,还是治理草原上的部落,都很有才能。

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脑袋好用,当年李破就经常说突厥人傻,虽然有些偏颇,可意思上其实没错。

草原的环境造就了这些游牧民族的性格,大部分都是直线条,论起动心眼来,十个突厥人也不及一个中原人,尤其是中原的那些读书人,来到草原上只要没被人给杀了,那就都是宝贝。

说话的人姓郑,出身荥阳郑氏旁支,幽州人,窦建德在时,他为幽州司马参军,窦建德败亡之后,他逃来了突厥。

不是因为旁的什么,而是他在幽州名声不佳,此人好色如命,怕民愤之下唐军一到,拿他的人头来安抚民心。

于是跑到突厥来给阿史那多闻做起了狗腿子,顺便娶了阿史那多闻的女儿,算是当世的正牌汉奸,而且是做的比较瓷实的那种。

他在帐篷中的地位比较特殊,当他说话的时候,阿史那多闻的心腹们便都没了声音。

他到来的时间不长,可大家都知道他鬼主意多的很,而且得罪他的人都会被他整治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。

比如说去年的时候他看上了一个贵族的女儿,人家是有丈夫的,可很快女人便走进了他的帐篷,女人的丈夫最后被发现的时候,是种在了地里,耳朵,鼻子,眼睛都不见了,牧人把他挖出来的时候,发现他的肚皮被切开,里面爬满了虫子,人却还没死……

他的残暴很快便得到了突厥贵族们的认同,大家都是同类,总是容易说话一些不是吗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